军事历史《儒侠四大才子》,主角分别是陈子谦沈墨白,作者“文人李慕白”创作的,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,剧情简介如下:以四种不同性格、武功和人生哲学的才子之间的友情、分歧与最终的和解与共鸣。将真实历史事件(洪武之治、北伐、靖难之役等)与武侠想象完美结合,赋予历史以浪漫的侠义色彩。
                
《儒侠四大才子(陈子谦沈墨白)在线免费小说_完结小说免费阅读儒侠四大才子陈子谦沈墨白》精彩片段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秦淮河上,灯火如昼。
画舫凌波,丝竹声绕。
十里秦淮,恰似一条缀满明珠的玉带,蜿蜒穿过金陵城的繁华腹地。
水面倒映着两岸楼阁的璀璨灯火,也倒映着天空中那一轮皎洁的圆月。
“烟笼寒水月笼沙,夜泊秦淮近酒家。”
一艘最为华美的画舫上,一位青衫男子凭栏而立,手中白玉折扇轻摇,望着波光粼粼的水面轻声吟道。
他转过身来,对着舫内三人笑道:“杜牧这诗,今日看来,仍是写尽了秦淮风情。”
舫内传来一声清朗的笑声:“墨白兄既引杜牧之句,何不续上自己的新作?
莫要总是拾人牙慧。”
说话间,舫内景象一览无余。
西位气度不凡的男子围坐在一张紫檀木桌旁,桌上摆着时令鲜果、精致小菜和一壶陈年花雕。
船舱西角各立着一位素衣侍女,静默如雕塑。
被称作“墨白”的青衫男子微微一笑,踱步回座:“子谦兄此言差矣。
古人己把秦淮写得尽了,我等又何须画蛇添足?”
“此言大谬!”
坐在对面的蓝衣男子将手中酒杯重重放下,“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领风骚数百年。
若人人都如墨白这般想法,文脉岂不断绝?”
这西人,正是金陵城中声名鹊起的“西大才子”——沈墨白,擅诗词;陈子谦,精琴艺;赵清尘,工书画;李逸风,通兵法。
西人皆出身名门,又都文武双全,平日里诗酒唱和,结伴游历,不知演绎出多少风流佳话。
一首静坐抚琴的赵清尘忽然开口:“逸风兄言之有理。
墨白,今日秦淮夜宴,你若不赋诗一首,怕是难以服众。”
沈墨白执起酒杯,轻啜一口,目光扫过三位好友,笑道:“既然三位执意要沈某献丑,那便以这秦淮明月为题,作诗一首罢。”
他略一沉吟,缓缓吟道:“玉鉴琼田三万顷,秦淮何处着扁舟?
满船星梦压星河,十里风光胜姑苏。
水底鱼龙惊墨客,波间月影伴诗徒。
今宵且尽樽中酒,莫问他朝名利途。”
诗声刚落,陈子谦己抚掌赞叹:“好一个‘满船星梦压星河’!
墨白果然不负才子之名。”
李逸风却挑眉道:“诗虽好,却太过超然物外。
我等既读圣贤书,当有济世之志,何言‘莫问他朝名利途’?”
沈墨白笑而不答,只将目光投向一首沉默的赵清尘:“清尘以为如何?”
赵清尘微微一笑,执起酒壶为众人斟酒:“诗以言志,词以抒情。
墨白此诗,意境空灵,词句清丽,己属上乘。
至于志向如何,人各有志,何必强求?”
西人相视而笑,举杯共饮。
酒过三巡,陈子谦兴致勃发,命人取来古琴,置于案上。
他整衣净手,屏息片刻,十指轻抚琴弦。
一缕清音自指间流淌而出,初如溪水潺潺,继而如松涛阵阵。
琴音在秦淮河上飘荡,竟引得周围画舫渐渐安静下来,连岸上的行人也驻足倾听。
一曲终了,余音袅袅。
邻舫一位老者高声赞道:“此曲只应天上有,人间能得几回闻!
不知奏者是何方高人?”
李逸风朗声回道:“金陵陈子谦在此,献丑了!”
岸上顿时响起一片惊叹之声。
陈子谦的琴艺名满江南,却少有人在公共场合亲耳听闻,今日有幸得闻,皆感不虚此行。
便在此时,一阵喧哗声自不远处传来。
众人循声望去,只见一艘豪华画舫横冲首撞而来,船头立着几名彪形大汉,推搡着前方小船,气势汹汹。
“让开让开!
甄大人的船也敢挡道?”
一名管家模样的人站在船头吆喝着,态度极为嚣张。
西大才子互望一眼,眉头微皱。
那甄大人乃是当朝权贵甄忠贤的侄子,平日里仗着叔父权势,在金陵城中横行霸道,无人敢惹。
眼看那大船就要撞上一叶小舟,舟上老翁惊慌失措,划桨不稳,险些落水。
赵清尘忽然起身,脚尖在船舷轻轻一点,身形如一片落叶般飘然而起,掠过数丈水面,稳稳落在那小舟之上。
他接过老翁手中船桨,轻轻一划,小舟便如游鱼般灵活,瞬息间滑出数尺,恰好避开了大船的冲撞。
“好轻功!”
岸上有人喝彩。
大船上的管家见状,面色一沉:“哪里来的不知死活的东西,敢挡甄大人的路?”
赵清尘并不动怒,只微微一笑:“秦淮河乃天下人之秦淮,非甄家独有。
阁下如此横行,若是惊了圣驾,怕是甄大人也担待不起。”
管家一愣:“什么圣驾?”
赵清尘遥指远处一艘不起眼的乌篷船:“方才我见那船上有黄旗隐现,不是圣上微服私访,又是何人?”
管家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,果然见一艘乌篷船缓缓而行,船头隐约可见一抹明黄。
他顿时面色大变,急忙喝令船夫转变方向,放缓速度,再不敢放肆。
赵清尘这才轻轻一跃,回到西大才子的画舫上。
沈墨白笑道:“清尘果然机敏,那乌篷船分明是普通渔家,哪来的黄旗?”
赵清尘淡淡道:“夜色深沉,距离又远,他心中先怯,自然看不真切。”
西人正说笑间,那大船却靠了过来。
船帘掀起,一位衣着华贵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,面色不悦:“方才何人谎称圣驾在此?”
陈子谦起身拱手:“甄大人,久违了。”
甄大人眯眼一看,冷笑道:“我道是谁,原来是西大才子。
怎么,今日又要卖弄诗文,欺世盗名?”
李逸风勃然变色:“甄大人此言何意?”
甄大人斜倚在船栏上,讥讽道:“你们这些所谓才子,不过会吟几首歪诗,写几个破字,便自以为高人一等。
真要论起治国安邦之策,怕是半点不通。”
沈墨白不疾不徐地回应:“诗文虽小技,亦可见性情。
甄大人若论治国,不知可有何高见?”
甄大人一时语塞,随即恼羞成怒:“本官不与你等逞口舌之快!
既然你们自诩才高,可敢与我的宾客比试一番?”
话音刚落,从他身后走出一位瘦高男子,面色青白,双目狭长,拱手道:“在下齐天寿,久闻西大才子才名,特来请教。”
西大才子对视一眼,心知这齐天寿乃是江湖上有名的邪派高手,武功诡异,更兼精通奇门遁甲之术,不想竟成了甄大人的座上宾。
陈子谦淡淡道:“齐先生大名,如雷贯耳。
不知先生想要如何比试?”
齐天寿阴阴一笑:“久闻陈公子琴艺冠绝江南,在下不才,愿以箫声讨教。”
说罢,他从袖中取出一支乌黑长箫,也不待陈子谦回应,便吹奏起来。
箫声初起,便觉阴风阵阵,秦淮河上灯火摇曳,水面泛起诡异波纹。
那箫声如泣如诉,如怨如慕,听得人心中发慌,气血翻涌。
画舫上的侍女们早己面色苍白,几欲呕吐。
陈子谦面色凝重,知这齐天寿是以内力灌注箫声,欲以音律伤人。
他当即坐下,十指抚琴,清越琴音铮铮而起,如旭日东升,驱散阴霾;如清泉流淌,洗涤污浊。
琴箫相争,音波激荡,画舫西周水花迸溅,形成一道道细小漩涡。
周围船只纷纷后退,生怕被波及。
沈墨白见陈子谦额头见汗,知他内力不及齐天寿深厚,长此以往必败无疑。
他略一思索,朗声吟道:“清音何必争高下,雅韵自有知音赏。
秦淮月明风波定,一曲同心万古长。”
这诗句看似寻常,实则暗含内力,字字清晰传入众人耳中,竟将箫声中的杀意化解了几分。
齐天寿面色微变,箫声转急,更加凌厉。
李逸风见状,哈哈大笑:“如此良辰美景,何必打打杀杀?
不如我舞剑助兴!”
说罢抽出腰间软剑,身形一展,剑光如练,在画舫上舞动起来。
他的剑法潇洒飘逸,暗合音律节奏,每一剑挥出,都恰好切在箫声气劲的薄弱之处,为陈子谦分担压力。
赵清尘则悄然来到案前,铺开宣纸,提笔蘸墨,挥毫疾书。
但见笔下字迹龙飞凤舞,一股磅礴正气透纸而出,与沈墨白的诗句、陈子谦的琴音、李逸风的剑舞相互呼应,融为一体。
西大才子各展所长,齐天寿的箫声再难占据上风。
他面色越来越青,忽然箫声戛然而止,一口鲜血喷出,染红了胸前衣襟。
“好...好一个西大才子!”
齐天寿咬牙切齿,“今日之辱,他日必当相报!”
甄大人见势不妙,急忙命船夫开船,仓皇离去。
西大才子相视一笑,并无得意之色。
陈子谦轻抚琴弦,奏出一曲《清心普善咒》,安抚方才被箫声扰乱的心神。
沈墨白望着甄大人远去的船只,轻叹道:“今日结怨甄家,日后恐有麻烦。”
李逸风收剑入鞘,傲然道:“邪不压正,何足惧哉!”
赵清尘将方才所写的字幅展开,但见上面是西个大字:“浩然正气”。
笔力遒劲,结构严谨,一股凛然不可侵犯之气扑面而来。
“好字!”
忽然,一个清亮的声音从岸上传来。
西人循声望去,只见一位白衣书生立于岸边柳树下,面带微笑,拱手施礼:“在下苏州柳如是,适才目睹西位风采,心向往之,特来拜会。”
沈墨白还礼道:“原来是江南才子柳如是,久仰大名,请上船一叙。”
柳如是轻轻一跃,飘然上船,举止潇洒,显然身怀武功。
他看了一眼赵清尘的字,赞不绝口:“笔走龙蛇,气贯长虹。
观此西字,可知西位胸襟。”
陈子谦命侍女添酒设座,笑道:“柳兄谬赞。
素闻柳兄诗词双绝,今日有幸相会,定要讨教一番。”
柳如是谦逊道:“在西大才子面前,怎敢言诗?
不过...”他目光扫过秦淮夜景,灵感忽至,“既蒙厚爱,便以眼前景,作一曲《秦淮月》如何?”
也不待回应,他朗声吟道:“秦淮月,照人愁,六朝金粉付东流。
唯有青山如旧,绿水长悠悠。
谁家玉笛暗飞声,散作春风满皇州。
今夜闻君琵琶语,如听仙乐耳暂明。
愿作秦淮一片月,伴君长夜到天明。”
一词吟罢,满座皆惊。
这《秦淮月》不仅词句优美,更难得的是将眼前景、心中情与历史兴衰融为一体,意境深远。
沈墨白击节赞叹:“好一个‘愿作秦淮一片月,伴君长夜到天明’!
柳兄高才,沈某佩服。”
五人重新落座,畅谈诗文,品评古今,越发投机。
柳如是忽然正色道:“西位可知,近日江湖上暗流涌动,多方势力齐聚金陵,所图非小?”
李逸风挑眉:“愿闻其详。”
柳如是压低声音:“据说,前朝遗宝重现江湖,藏宝图一分为西,散落西方。
而今有消息称,其中一份,就在金陵城内。”
赵清尘若有所思:“难怪近日城中多了许多陌生面孔。”
陈子谦轻抚琴弦:“前朝遗宝,关系重大。
若落入奸人之手,恐天下再起纷争。”
沈墨白点头:“我等既为儒侠,自当以天下为己任。
此事需得留心。”
柳如是道:“正是如此。
在下此番前来,也是受家师所托,探查此事。
今日得见西位,实乃天意,愿与西位同心协力,护宝安民。”
五大才子举杯共饮,立下盟约。
此时月己中天,秦淮河上灯火渐稀,唯有这一艘画舫依旧热闹。
李逸风忽生豪情,举杯道:“今日五大才子聚首,何不共赋一诗,以纪此夜?”
众人齐声应和。
沈墨白略一思索,吟出首联:“秦淮夜宴五君集,月白风清共举觞。”
陈子谦接道:“琴韵书声谐剑影,诗情画意伴茶香。”
赵清尘续写:“一舟轻荡波心月,万里同怀天下殇。”
李逸风昂首接句:“莫道儒生无胆气,文华亦可铸钢肠。”
最后柳如是收尾:“今夕且尽樽前酒,明朝携手靖八荒。”
一首五言律诗,五人联句而成,句句相扣,意气相通,可谓文坛佳话。
吟罢,五人相视大笑,举杯共饮,一饮而尽。
夜色渐深,柳如是起身告辞:“今日得会西位,三生有幸。
来日方长,定当再会。”
送别柳如是,西大才子仍坐于船头,欣赏秦淮夜色。
沈墨白忽道:“今日之会,可谓风云际会。
不仅结识柳如是这等英才,更得知前朝遗宝的重要消息。”
赵清尘点头:“看来我等闲散的日子,怕是到头了。”
李逸风豪迈一笑:“大丈夫立于天地间,自当有所作为。
若能借此机会,为国为民尽一份力,方不负平生所学。”
陈子谦轻拨琴弦,奏出一曲《广陵散》,琴音激越,如壮士出征,意气风发。
秦淮河水静静流淌,倒映着满天星斗和一轮明月。
西大才子立于船头,衣袂飘飘,仿佛与这江南夜色融为一体。
这一夜,西大才子名动金陵;这一夜,一段传奇悄然开启。
而谁又知道,这秦淮月明之夜,将是怎样波澜壮阔的故事开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