庚笛的《霓裳针锋:锦绣江山》小说内容丰富。在这里提供精彩章节节选:民国风云际会的上海滩,霓裳锦绣之下,是资本与刀锋的无声厮杀。留洋归来的丝绸世家千金林锦绣,在父亲蒙冤去世、家族企业“锦绣”被外资围猎的绝境中临危受命,被迫卷入一场关乎国货存亡的实业暗战。这是一曲女性创业的烽火壮歌,也是一场真实残酷的商业博弈。当旗袍的优雅遇见资本的冷酷,她能否在针锋相对的乱世中,为民族实业织就一片锦绣江山?
《霓裳针锋:锦绣江山(林锦绣沈墨言)阅读免费小说_完本热门小说霓裳针锋:锦绣江山林锦绣沈墨言》精彩片段
沈墨言那句“一言为定”的余音,仿佛还在上海总商会那间充满书卷气的办公室里回荡,人却己转身,留给她一个莫测高深的背影,由秘书客气地将她送出了大门。
站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上,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,林锦绣才恍然意识到,自己刚刚接下了一个何等艰巨的战书。
十天。
三套完整的设计稿,外加对应的面料小样。
不仅要体现“融合中西美学”,更要能打动英国商会晚宴上那些见多识广、眼光挑剔的宾客。
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压力像黄浦江的潮水,瞬间淹没了她。
但她没有时间恐慌,甚至没有时间细细品味那份被轻视的屈辱。
时间,此刻是比黄金更宝贵的资源。
她没有回母亲那里,而是首接让福伯驱车前往苏州河畔的一处僻静弄堂。
那里有林家早年置下的一处小院,原本是父亲用来静心创作和存放珍贵样本、资料的地方,如今成了她临时的“作战指挥部”。
院子不大,青砖铺地,墙角植着一株老桂树,倒也清幽。
最关键的是,这里有一间父亲当年亲手布置的工作室,保存着大量织物样本、染料配方和设计手稿。
“福伯,”一进院门,林锦绣便语速极快地吩咐,“立刻去办几件事:第一,想办法联系上还在苏州的老染匠赵师傅,我记得他手里有几种家传的植物染料秘方,颜色极为雅致,就说我急需请教。
第二,去打听一下,闸北厂子里那些老师傅,特别是缂丝和云锦方面的好手,现在都在哪里谋生,务必请他们来一趟,就说林家小姐有要事相商。
第三,去采买最好的画纸、颜料,还有,我需要最新的欧洲时装杂志,越多越好。”
福伯见小姐神色凝重,眼神却亮得灼人,知道事情紧要,连声应下,匆匆去了。
林锦绣则一头扎进了父亲的工作室。
空气中弥漫着旧纸、丝线和淡淡樟脑丸的气味,熟悉而令人心酸。
她抚摸着那些蒙尘的织机零件、排列整齐的染料罐、以及书架上那一卷卷父亲亲手绘制的纹样手稿,仿佛能感受到父亲残留在此的温度和气息。
“父亲,您看好了,”她低声自语,像是立誓,又像是汲取力量,“女儿绝不会让您的心血,让‘锦绣’的招牌,就此蒙尘。”
她深吸一口气,挽起袖子,开始翻找。
她需要灵感,一个能一鸣惊人、又能代表“锦绣”精髓的切入点。
时间紧迫,不允许她慢慢摸索。
她的目光掠过那些精美的传统纹样:龙凤、云纹、缠枝莲……虽美,却略显陈旧。
她又拿起从巴黎带回的时装画报,上面的流线型剪裁、几何图案固然新颖,却总觉得少了灵魂。
中西融合,谈何容易?
不是生硬的拼接,而是神韵的交融。
她凝眉沉思,指尖无意识地划过一本厚重的古籍,是父亲收藏的《营造法式》。
忽然,她脑中灵光一现!
建筑!
中国的古建筑,特别是那些飞檐斗拱、雕梁画栋,其结构的韵律感、线条的流畅度,与西方现代主义设计中所强调的“形式追随功能”和几何美感,有着异曲同工之妙!
如果将故宫角楼的飞檐翘角,幻化成礼服肩部的立体剪裁;将苏州园林的漏窗花影,转化为面料上虚实相间的提花或刺绣图案;将敦煌壁画中飞天飘逸的线条,融入晚礼服的流动感中……思路一旦打开,便如泉涌般奔泻而出。
她迅速铺开画纸,炭笔在纸上飞快地舞动。
第一套,她决定以故宫角楼为灵感,设计一套极具建筑感的晚礼服。
主色调采用沉稳的靛蓝,面料选用有筋骨感的重磅真丝,肩部设计成层叠的飞檐状,以精湛的立体剪裁实现,裙摆则采用渐变色,从靛蓝过渡到月白,象征月光下的宫殿,面料上用银线隐隐织出冰裂纹图案,寓意岁月的沉淀与新生。
第二套,灵感源自宋代瓷器的釉色与裂纹。
一套修长的午宴套装,上衣采用柔和的雨过天青色绸缎,模仿汝窑的温润釉色,下半身是同色系但略深的长裙,上面用极其精细的同色系丝线,绣出细密自然的冰裂纹理,远看素雅,近看却细节惊人,充满了东方的含蓄与高级感。
第三套,则大胆运用敦煌壁画的灿烂色彩与飞天乐舞的动感。
一件露背晚装,主体采用饱和度极高的赭石红与石绿色真丝绡,轻薄飘逸,裙身上用盘金绣与彩绣结合的方式,勾勒出飞天的飘带与乐器图案,行动间流光溢彩,充满异域风情与生命活力。
画完三套设计稿的初稿,己是深夜。
林锦绣揉了揉酸胀的手腕,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。
这只是第一步,接下来,是更关键的面料小样制作。
设计再好,若面料无法实现,便是空中楼阁。
接下来的几天,这小院成了不夜天。
被福伯请来的赵师傅,带来了他秘制的靛蓝、苏木染等植物染料,对林锦绣设想的颜色赞不绝口,但也对某些特殊效果的实现提出了工艺上的难题。
几位从各处寻回的老师傅,起初对这位年轻小姐的“奇思妙想”将信将疑,但在看到她精准的设计图和听到她对工艺细节的追问后,渐渐收起了轻视,开始拿出看家本领,一起研究如何将图纸上的构想变为现实。
缂丝、云锦、苏绣……这些传承千年的技艺,在与林锦绣带来的西方立体剪裁理念、色彩构成原理碰撞后,迸发出惊人的火花。
老匠人们发现,这位留洋回来的东家小姐,并非一味崇洋,她懂他们的手艺,尊重传统,又能提出新的可能性。
工作室里,日夜响着激烈的讨论声、织机的试验声和染缸的搅动声。
然而,就在林锦绣全力冲刺的第六天傍晚,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,打破了小院的忙碌与平静。
来人是顾曼卿。
她依旧是一身时髦的洋装,妆容精致,由福伯引着,袅袅婷婷地走进院子,目光好奇地打量着这处充满手工痕迹的天地,嘴角噙着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。
“林小姐,真是好兴致。”
顾曼卿的声音带着惯有的圆滑,“听说你闭门造车,要十天内拿出惊世之作?
我真是好奇得很,特意来看看,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没有?”
林锦绣心中警铃大作。
顾曼卿的消息太灵通了!
她与沈墨言的约定,并未对外宣扬。
这位怡和洋行的买办此时出现,绝不仅仅是好奇。
“顾小姐消息真灵通。”
林锦绣放下手中的染料样本,神色平静,“不过是做些尝试,不敢劳顾小姐费心。”
“何必见外。”
顾曼卿走近工作台,目光扫过摊开的设计稿和几块刚刚染出的面料小样,眼中飞快地掠过一丝惊讶,随即恢复如常,“想法倒是新颖。
不过,林小姐,有些事,不是光有想法就够的。
上海的时尚圈,认的是实力,是资源,是人脉。
怡和洋行与巴黎几家高级时装屋都有合作,如果你需要最新的面料或者工艺支持,或许我可以……多谢顾小姐好意。”
林锦绣打断她,语气疏离而坚定,“‘锦绣’的东西,还是用‘锦绣’自己的方式来做,更踏实。”
顾曼卿碰了个软钉子,也不恼,只是笑了笑,意有所指地说:“有骨气是好事。
不过,希望林小姐的骨气,能经得起现实的考验。
毕竟,十天时间,转瞬即逝。
我可是很期待,在英国商会的晚宴上,看到林小姐的‘惊世之作’呢。”
说完,她意味深长地看了林锦绣一眼,转身翩然离去。
顾曼卿的到访,像一片阴云,预示着潜在的危机。
林锦绣知道,接下来的几天,必须更加小心。
她吩咐福伯加强院子的看守,所有样本和图纸必须妥善保管。
时间在极度紧张和忙碌中飞逝。
第九天的深夜,三套礼服的面料小样终于全部赶制出来。
当最后一块融合了敦煌色彩与轻薄真丝绡的布料在灯光下展开,流光溢彩,美得令人窒息时,工作室里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。
赵师傅摸着那块仿宋瓷裂纹的面料,喃喃道:“活了……这颜色,这纹理,老祖宗的东西,真的活了……”林锦绣看着眼前的心血结晶,疲惫的脸上露出了十天来第一个真心的笑容。
然而,这笑容还未完全绽开,院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和喧哗!
福伯慌慌张张地跑进来:“小姐,不好了!
巡捕房的人来了,说……说我们这里涉嫌私自囤积染料,违反工部局的规定,要进来搜查!”
林锦绣的心,猛地沉了下去。
顾曼卿的“考验”,这么快就来了吗?